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身边的风景

Sketching Everyday 绘风景 话生活

 
 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《路》向何方?  

2017-11-05 19:43:31|  分类: 风景建筑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《路》后感 - 青黄 - 身边的风景
         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,一口气看完了麦卡锡的小说《路》。一口气能看完,除了书不厚外,也是小说里那紧张的气氛描写和急于知道故事的结果吸引我。
        小说的人物情节都很简单,就是讲述在世界末日,父子俩逃难求生的故事。全篇故事从头到尾几乎就俩人,要是拍成电影能省好多演员。故事里好多事都没具体交待,末日是怎么来的,其他人是怎么死的,包括孩子妈妈是如何没的也描述得含含糊糊。
开始,我看的只是一个离奇的似乎很遥远的故事,看到后来,及至看完,才渐渐意识到,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,而是一种人性的思考。
        故事描写的状态,似乎是末日到来几年后的情景,那时候,动物已全部灭绝,森林还在冒烟,食物及其匮乏,饿殍遍地,已经到了人吃人的地步。
        逃生的过程及其艰难,艰难到人宁愿死去,也不堪忍受。孩子的母亲为了孩子能活下来,选择了自我了断,孩子的父亲担负着妻子的嘱托,靠顽强的意志,坚持着带领孩子一路向前,并告诫孩子绝不要放弃希望,他们一次次身陷绝境,又一次次绝处逢生……
         一路上,父亲的思路是尽量避开人类,虽然人已经非常少见。因为强壮的都可能是掠食者,能躲则躲,躲不了就拼;而孱弱的,终归要死,他们也帮不上,帮了别人,自己就可能因此死掉。而孩子的想法则不同,他需要同类、需要同伴、想解救即将被吃的俘虏,想帮助濒死无助的老人。
        父亲的思维是理性的、现实的、无奈的。孩子的思维是感性的、直觉的、不考虑后果的。作者描写的这两种思维,虽然是极端情况下的末日思维,但和平的现实世界里,何尝不是如此!苟活于政治经济社会里的人们,表面温文尔雅,标榜文明进步,和谐共生,一旦发生利益冲突,暗地里就会互相猜疑倾轧,不知到孩子的“性本善”还是末日显现出来的人吃人的“性本恶”才是人类”自然"的状态。
         人类的路,该走向何方?
《路》后感 - 青黄 - 身边的风景
 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37)| 评论(0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