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去图书馆,借了本徐悲鸿的画集。徐悲鸿,是我小时候最仰慕的画家(那时候知道的画家也不多),加上那时我也很喜欢画马,家里小人书上战马,我都临摹过不少。但还是觉得他画的马,最牛,神采飞扬,无与伦比。那时还根本不懂画种画材的区别特点,初中时拿普通白纸临摹他的奔马参加学校的画画比赛,还得过奖(一本小小的工作日记)。从此他更成为了我心中的偶像。我还买过一本他的传记《笔下千骑》,现在还留着呢。后来我迷上了钢笔速写,国画就好多年没在怎么关注了。这些年,借过的看过的大都是钢笔画和西洋画的书籍,但徐悲鸿在我心中的地位,却一直摆的很高很高,至少在画马上,他是男波万。
不过看了这本画集,却一下子改变了我的印象。虽然介绍说画集选取的是徐的国画精品,分马、兽、花鸟、人物等几类,当然首要的就是他的马。但我前后翻看了一遍,却觉得他的马,是这本画集里画的最不好的。不是幅幅不好,但让我觉得很完美的,没几张。感觉有些画,不是构图不好,就是角度,比例不佳。其他画作,也能看出明显的瑕疵,一下子颠覆了他在我心中的形象。
困惑之余,我又仔细看了几遍画册,发现这本画集里收录的似乎都是一些应付之作,因为题款处大都有某某惠存,某某指正字样,还有几幅,构图姿势雷同,让我这外行看来都能说出一大堆问题,就是说,这些画,大都是应人所求随手画来,不是经过仔细斟酌润色挑选的精品。
我对徐悲鸿没有太深的了解,也不知道他到底有多少幅画,但本画集这些画,大都绝不是什么精品,而是些泛泛之作,不知编画集的人出于什么目原因。看了这本画集,也让我心里的神,变回了普通人。不再神秘,不再高高在上。想想本来也是,再伟大的画家,也是普通人,画出来的也不可能幅幅精品,作品有好有次也属正常,没啥大惊小怪,尤其是那些场面上、场合中的应景之作。只不过我们的视角有限,距离过远,以前看到的大都是其光鲜的一面而已。能有机会看到他们的另一面,于我们这些普通人,也是很有益处的,这样就会感觉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张三李四,也会犯懒贪睡,也会打嗝放屁,这才是人生的常态和正态。
树的部分,尝试了一种新的画法,不算成功,也不算失败。但远树和景物的对比融合处理,还不成熟。
评论